一份好的、完整的营销策划,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有很多,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把握营销策划中的理论知识,世界工厂网学堂小编对营销策划中常用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汇总,可供参考!
在营销策划中,以下理论知识是常常需要用到的。
一、二八法则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80%的收入来源于20%的客户,公司里20%的员工完成80%的业绩,20%的强势品牌占据着80%的市场…………
“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二八法则”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确定了传媒业的视野。
二、CIS理论系统
其英文全称是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中文译为“企业辨认系统”。CIS理论主张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及企业视觉标志通过统一设想加以整合,强化其传播效果,使组织飞快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众的认可度。
CIS有三部分构成:1 企业的理念辨认(mind identity简称mi);2 企业行为辨认(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3 企业视觉辨认(visual identity, 简称vi).
形象一点说,CI就是一支军队,MI是军心,是军队投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最不可动手的一部分;VI是军旗,是军队所到之处的形象标志;而BI则是军纪,它是军队取得战争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USP理论
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USP理论,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简称USP理论。
USP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每个广告不仅靠文字或图象,还要对消费者提出一个建议,即买本产品将得到的明确利益;
二是这一建议肯定是该品牌独具的,是竞争品牌不能提出或不曾提出的;
三是这一建议必须具有充足力量吸引、感动广大消费者,招徕新顾客购买你的东西。
1954年,瑞夫斯为M&M糖果所作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广告创意是USP理论典范之作。
四、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搭配,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五、5W2H法
这七个方面是:
(1)Why: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
(2)What: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
(3)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
(4)When:何时----什么时分开始?什么时分完成?
(5)Who:何人----谁去做?
(6)How:如何----如何做?
(7)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
包含了品牌从战略(WHO、WHY)到策略(WHAT、WHEN、WHER)直至战术(HOW)的完整运作系统,在加上另一个H----HOW MUCH(多少)即品牌预算,实际就是一个完整的品牌运作全案!
做任何工作都应当从5W2H来思考,?有助于我们的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
六、马太效应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它的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竞争将更加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