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经济参考报》2月13日刊发文章《奋战一季度“开门红” 工业大省稳增长聚焦三大方向》。文章称,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近期多个工业大省勇挑大梁、积极行动,在优化环境助力企业增产增效,扩大制造业投资,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三大方面加大政策举措落实力度,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抢抓全年“开门红”。
元宵节前夕,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散去,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为确保工业企业春节后顺利复工复产,枣庄高新区开展“暖企行动”,针对企业在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提供协助与支持。
今年年初,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助推企业稳生产、提质效、扩规模、拓市场。“对此,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实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助力企业冲刺首季度‘开门红’。”枣庄高新新能源产业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薄其付说。
不仅山东省,不少工业大省也积极谋划,加大政策举措落实力度,推动工业企业稳产增产。例如,春节期间,河南全省工业企业全力奋战“春节档”,规上工业企业连续生产率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超过一半的重点包联企业连续生产,奋力跑好“第一棒”。湖北省经信厅提出,以省级“开门红”稳增长政策措施为牵引激励,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政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加快投资,形成政策合力。
推动企业稳产增产的同时,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谋划推出一批工业领域重大投资项目,也成为工业大省、工业大市的发力重点。
日前,浙江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产业类项目110个,总投资2321.1亿元,包括绍兴市浙江星柯先进光电显示产业二期项目、嘉兴市润泽智算中心项目、衢州市先导智能传感器产业化项目等。据悉,浙江省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强化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撑保障。
此外,湖北省在全省工业经济“开门红”动员会议上提出,抓紧推动技改投资超前出力。促进重点项目“投产提速”,全力提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热度。重庆市提出一季度力争新签约制造业项目250个以上,新开工亿元级以上工业项目75个,推动50个重点项目投产达产。
“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2025年工业经济稳增长仍然是工业大省、工业大市的重要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所长关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24年,十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65.4%,六个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水平。面向2025年,需进一步支持工业大省制定稳增长政策,加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增长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向好。
在一季度的关键节点上,不少省份还在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上进一步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第100台人形机器人交付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迈入批量交付的阶段。“我们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深入柔性制造、狭窄空间地形复杂多变等场景,发挥其灵活性、泛化性和通用性优势,打通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该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说。
日前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将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广东省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领域之一,同时提出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抢占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等前沿领域,谋划布局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争创1至2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与此同时,浙江省提出2025年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机制,构建以世界级集群为目标、国家级集群为骨干、省级集群为基础的培育发展体系,力争“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收突破9.5万亿元;河南省提出2025年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攻坚,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加快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
关兵表示,长期看,稳定工业经济增长需更多关注科技创新、产业提质升级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部署,推动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国际创新基地。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同时支持中西部省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各具特色、协同互补的区域格局。(记者 郭倩 邵鲁文 孟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