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么会打起“破烂”的想法?郭可义笑着说,这还得从他们2000年10月成立的校园环保社团“绿色方舟”说起。“绿色方舟”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内组织举办一些公益性的环保活动,但因为缺钱,社团活动规模经常受到限制,有时以至很长工夫办不起活动。这样他就想:怎么样才能将社团的公益活动搞下去呢?
2003年,任“绿色方舟”协会主席的郭可义,在北京参加全国高校环保社团的交流会上,北京某大学施行的“Recycle(回收)”行动计划令他眼前一亮:学校里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相当可观,不是可以用来换资金吗?就这样,“Recycle”行动计划被引入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前身),从“绿色方舟”百余名成员中抽出30多人组成一支“Recycle”行动小分队,主要任务就是在每个周末,定期深化学生宿舍收垃圾。
第一次进宿舍回收垃圾却招致嗤之以鼻的情况,“绿色方舟”的成员仍记忆犹新。各方的“冷眼”让一些成员打起了“退堂鼓”。但经过郭可义的多方协调,终于,整整一个忙碌的下午过后,“绿色方舟”靠垃圾赚到了“第一桶金”——18.5元。
大学生办起校园废品回收公司
有了第一桶金收获后的“绿色方舟”成员又有了新发现:谁都瞧不上眼的垃圾,背后竟蕴藏着一个大市场。我们何不办一家公司,专门回收校园里的废品呢?
郭可义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正好回了趟山东菏泽的农村老家,并且发现村里外出捡垃圾的乡亲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小郭寻思,这两年国家支持循环经济,“绿色方舟”的废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如果能进行公司化运作,利润绝对可观。回到西安,郭可义兴冲冲地找到本校艺术工程学院2003级环艺专业的学弟田琨,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他们便对西安高校张开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发现,西安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60万人,这么多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都是公司业务的潜在来源。2005年,小郭和学弟田琨还专门为此作了一份特殊的“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策划”——校园废品回收公司创业计划。
伴着计划的出炉,并在学校的支持下,2005年11月20日陕西绿光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工程大学以社团的形式正式注册成立,有员工100多人,全是在校大学生。从此,郭可义和田琨便正式开始了特别的创业。或许是这个公司在西安高校的影响力以及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收破烂的缘故,郭可义和田琨也被同学们称为大学生“破烂王”。
“破烂王公司”不光回收废品
“公司成立之初,单靠简朴的‘买进卖出’,利润特别微薄,”公司总经理田琨告诉记者,为此他们成立了垃圾回收部、垃圾分类处理部、垃圾开发设想部等部门,在变废为宝的垃圾再处理上动起了脑筋,这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垃圾再消费品的附加值。
“一部分破烂,我们直接变卖了;还有一部分破烂,我们就把它加工成工艺品出售。这样回收的一部分破烂,就成为富有灵性的艺术品。”在我们学校举行的环保艺术设想展览上,同学们还用回收来的旧布料、易拉罐、塑料瓶、旧报纸等设想制作了艺术服装和精美的笔筒、烟灰缸等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