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晒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8 16:31:29   浏览次数:579  发布人:2e9c****  IP:120.230.58.***  评论:0
    导读

    当下,不少孩子受到精神心理问题困扰,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儿童青少年门诊一度出现难挂号的现象。“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度抑郁障碍占2.0%,这些都是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大部分为抑郁、焦虑

    当下,不少孩子受到精神心理问题困扰,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儿童青少年门诊一度出现难挂号的现象。“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度抑郁障碍占2.0%,这些都是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

    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大部分为抑郁、焦虑,可能伴随自伤、自杀、冲动、暴力等行为问题。从这些数据可见,儿童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家长责无旁贷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父母能够为孩子做的,就是先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不良的家庭因素,比如亲子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父母无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溺爱和一味迁就或过分严格,家庭成员道德水平低,缺乏良好的行为榜样,孩子被粗暴对待或虐待等,不但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疏离,产生敌意,而且可能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低自信、高自尊,产生孤独无助感,使孩子无所适从……

    这种忧郁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和治疗,就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最终导致孩子自卑、退缩、适应社会能力差等。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琐事,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而忽略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有一些家长试图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却不知从何入手。

    父母可以关注并且询问孩子所面对的生活,在孩子倾诉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孩子,尊重孩子的表达,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试着去感受孩子所承受的压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够只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不到,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还要不断学习如何正向积极地管教孩子,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这样,孩子就能够从心底相信父母,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就能够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所有关系里最亲密的一环。作为孩子的主要养育人和成长见证人,孩子的些许变化,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感觉。但是,如何去识别和区分孩子是否存在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具备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当孩子出现各类问题时,父母才能及早地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及时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平稳,越走越有底气。

    情绪问题有征兆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往往有以下几方面的征兆。


    情绪方面情绪不稳定,低落时会不愿意说话,不搭理人,感觉脑子变慢了,紧张,敏感,哭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过度解读别人或者某件事情,过度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助无望时会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情绪高涨时会自觉心情好,说话多,不时变换话题,乐于助人,花钱大手大脚。易激惹,非常小的一件事就能引起极大的情绪反应,暴躁,容易发脾气,有暴力冲动行为,如自伤、摔东西。


    躯体方面很多孩子会有躯体化的表现,把情绪问题转化成躯体不适感。这是异常情绪通过躯体不适来表现出来,比如疼痛(全身疼痛、心前区疼痛、腿疼、头疼等),乏力,大汗淋漓,食欲不好,睡眠差,困倦,体重减轻等。很多家长刚开始以为孩子是出现了躯体问题,带着去医院诊治检查后发现没有任何问题,最后会被医生指导去看精神心理科。


    生活事件方面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遭遇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主要抚养人重病或去世、妈妈生二孩、搬家、转校等,会导致孩子情感剥离,人际关系及学业压力增加,可能让孩子出现情绪低落与适应困难。


    行为方面外表改变,如突然不关注外貌,变得邋遢,穿衣风格突然变得灰暗,发型变化过大;交际改变,以前特别喜欢交朋友的孩子,突然不愿意去接触他人,喜欢独处;行为异常,如突然把家里或者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突然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人,与朋友话别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儿童青少年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焦虑情绪,但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焦虑情绪也不等于焦虑症,可能只是某一阶段的情绪问题,是否达到疾病的状态或诊断标准需要专业人员的进一步问诊和检查。

    家校联动不可少


    除了家庭,校园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交场所,老师和同学都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尤其是同伴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和老师。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交友,提供合适的机会和时间,帮助孩子认识同龄人,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得良好的集体认同感,培养团队精神。

    老师、同学可以多关注青少年在校期间的表现,早期识别出异常,比如流露出胆怯、不安、焦虑、悲伤等情绪;不愿意和他人相处,喜欢独处,不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一旦发现异常,学生需要及时告知老师,老师做出一定疏导后,需要及时跟父母联系,家校联动,一起来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文:北京回龙观医院 刘晓 刘华清 北京林业大学 周耘妃

    编辑:王建影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e9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2022 展会信息发布,找展会,请上晒展网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