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唐海峰完成了浙江农林大学本科学业,跳出农门的他,又回到了浙江绍兴富盛镇青马村的老家,在老家的一家农业企业工作,学习如何从事规模农业经营,一边开始为完成自己的农村梦、建设自己的农场而努力着。

不当白领做农夫
唐海峰是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09届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前,在上海成功创业的父母,早就为他的未来考虑,已经为他在上海谋了一份收入不错的白领工作。对于父母的安排,唐海峰却不是很喜欢:“我不想自己一辈子生活在压抑的城市里,我更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希望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农村的田野里。”
2009年,唐海峰完成了浙江农林大学本科学业,跳出农门的他,又回到了浙江绍兴富盛镇青马村的老家,在老家的一家农业企业工作,学习如何从事规模农业经营,一边开始为完成自己的农村梦、建设自己的农场而努力着。
早在高考填报园艺专业的的时分,唐海峰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事业的发展:“我国耕地紧缺,土地利用率特别低,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相比,机械化程度也很低,迫切需要把握技术的农业人才。我当初选择读园艺专业,就是为了能够在农业方面有所作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农场,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也都想到大城市工作,没想到唐海峰却不愿意到大城市工作,偏偏喜欢从事农业。现在只能让他试试看,也许尝到从事农业的辛苦后,就会回头了。”唐海峰的选择,让父母一时很难理解,很多亲戚朋友也纷纷来却说唐海峰,希望他不要意气用事。
与此同时,唐海峰大学毕业放弃去大城市工作,选择回农村创业的行动,在很长一段工夫里,让很多村里的农夫感到很不理解:“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作了,可是他大学毕业却不留城工作,回到村子里搞农业,真是太希奇了?”
投身农业建农场
唐海峰的想法得到热爱农业的舅舅的支持,这让唐海峰对从事农业创业更加布满了信心。看着孩子已经坚定了决定,唐海峰父母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在唐海峰为资金而忙碌的时分,还给儿子投资了20万启动经费,同意让他在老家尝试农业创业。
2009年8月份开始,唐海峰在舅舅的协助下,开始挨家挨户说服了触及老家附近的文山、红山、诸葛山等村子的120多户农户,以每亩160元至200元的价格,承包了总共近200亩农田和山地,2010年1月1日,经过长期的规划和筹备,在租来的农夫土地建立起的新青马农场,正式施工建设,唐海峰开始做起“专职农夫”。
整个冬天,唐海峰不是顶着寒风组织人力、机械装备修建农场里田间、山头的道路,为来年的农业消费进行基础设备建设;就是深化农夫家中,拜当地有经验的农夫为师,学习农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家禽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运用锄头等各种农具。
从那以后,唐海峰早上5点多就扛上锄头、背上农药喷雾器、挑着肥料,开始在田头劳作,中午休息一下后,下午常常忙到6、7点归家。虽然人早出晚归,顶着烈日干活让他一天比一天黑,但自己对播种、施肥、治虫、灌水等种粮的各道环节的技术把握得越来越多,短短半年工夫,他就成了当地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为了探索高效的耕种方式,从第一批早稻插秧开始,他就大胆地施行了各种模式,仅水稻插秧方式就有人工插秧、插秧机插秧、直播秧苗等多种。此外,为了提高农业创业的效益,他还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山上种植杨梅、田里种植水稻、同时还种植了毛竹等各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