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创业潮风起云涌。其中,伴着中国创新型企业纷纷在国内外上市,以海外归国学子为主导力量的创新型人才正在助推中国式创新创业新浪潮。海归如何规划创业之路?一起来聆听前辈的经验与警示。
李开复:都想当马化腾不现实
李开复告诫怀揣创业梦的年轻人:“梦想自己一毕业就成为下一个马化腾,那是不现实的。”
李开复强调,创业需要各方面资源的积累。“没有任何经验,只凭一腔热情,创业失利的概率就是99.99%。”他认为,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毕业后先找一家公司工作,在岗位上学习和积累经验。
很多创业者认为,只要有一个金点子,就可以改变一切,但在李开复眼里,点子是最不值钱的。他认为,整合天时地利,对市场有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在准确的工夫做准确的事更重要。与点子相比,创业者本身的素质也更重要。风投会更青睐一个拥有普通点子的精英,而不是一个拥有很棒点子的普通人。
徐小平:创业团队是“忽悠”来的
对于创业者而言,他的团队不应当是招来的,而应当是被“忽悠”来的,也就是说需要凭借创业者自身个人魅力将团队紧紧地笼络在身边。
徐小平提到,自己曾经遇到一个学生物学出身的创业者,力图说服其投资。徐小平说:“我不懂生物学,我不懂科技,但是我懂人。当你见我的时分,你应当拿出你人生最大的魅力和说服力来说服我,但是我一点没有感动。”聊了四五个小时,最后自己都木了。“一个没有个人魅力的人,将来怎么去管理一个巨大的团队?怎么去和客户、政府、市场打交道?”徐小平说。
郭广昌:冷静对待每一分钱
郭广昌提醒创业者要学会独立思考,珍惜每一分钱。他说:“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失利者肯定比成功者多。重要的是要为失利做好准备,这种经历比任何商业上的成功更值得珍惜。”
郭广昌还告诫创业者,要珍惜每一分风投提供的钱。“不要以为有了第一次,就理所应当还有第二次。”他说,每个创业者的理想都很伟大,但要时辰保持苏醒的自我认知,不能忘乎所以,用每一分钱都要冷静再冷静。
陈奇伟:利润不是创业的惟一目标
“从创业的主题本身来讲,我们对前景总是有一个特别幸福的期待。”在陈奇伟接触的很多创业家中,他感受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创业家们对前景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和极大的热情期待。创业是为了什么?“很多创业家在一开始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答案。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都特别了解,但是对创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却并不清楚。”
陈奇伟说,一些人将目标停留在财富创造的层面上。而除此以外,创业还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
冯鑫:别指望创业成功就一劳永逸
冯鑫回顾其创业过程表示,自己有四大原则,也是创业的关键。“凡事只靠自己。这并不是说不依赖于团队,但是自己肯定要来控制全局;其次,凡事皆有解,且只有惟一正解。作为牵头人,你必须给大家一个绝对的答复,说只有A是对的,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犹豫。”
冯鑫还提醒创业者,肯定要记住,不要逃避问题。“只要你感觉这个事情有不对劲的地方,千万别自欺欺人,基本上这个事儿已经发生了。”最后他强调,别指望创业成功就一劳永逸。“我最愿意分享给大家的就是这个原则,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享受创业,而不是为了等到最后享受结果。”
施永青:创业不单靠敢于冒风险
施永青认为,完全不肯冒风险的人,肯定不会创业。因为即使是自信心十足的人亦会明白,创业后的变化,包括政经形势、市场供求、对手出招、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不是他可以完全操控的。因此,在任何时分,创业者都得冒肯定的风险。然而,勇于冒风险并不等于创业就会成功。
“我就见过一些勇于冒风险的创业者,虽然屡败屡战,但换来的只是屡战屡败。原因是他只是勇于冒风险,却不懂得评估风险,并一早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准备。其实,很多创业成功的人是对前景可行性建立起充足的信心时才去创业的,绝对不会为了冒风险而去创业。”
王利芬:做大不是评判企业成功的标志
在王丽芬看来,创业中很多错误都是从铺摊子开始的。一上来就想要做大,就要抢风头。她认为,创业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资本市场的诱惑。
她指出,做大不是评判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也不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生活得是否舒畅、铺的摊子自已是否能驾驭,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是需要买单的,所有泡沫散去后都会让人回到原本应有的位置。只是有些人花得工夫短、有些人花得工夫长才认识到这一点。